第五九九章 老成谋国(1/2)
崇祯二年八月初二上午辰时,乾清宫东阁御书房之中,崇祯皇帝听罢了几个朝中重臣的恭贺之语,低头看了看朱燮元着人送来的捷报和奏疏,再抬头看看几个朝中重臣,然后斟酌着说道:
“奢安之乱为祸西南,迄今已近十年,云贵川湖广之地因之而动荡不安也已将近十年。
“奢氏、安氏虽偏居西南,其乱不足以威胁京师,但其乱事旷日持久,牵扯西南数省之兵力物力,其害未尝小于西北流贼。
“朕粗略计算,自天启以来,直至今日,朝廷兴师耗饷损兵折将,靡费以至于千万计,若以此兵力财力,全用之于辽东,即便是建虏,也早已平定!”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看了看几位重臣,接着说道:
“朕如此说,卿等想来已知朕的心意。
“自古以来,赏有功而罚有罪即是治国之大道。朱燮元平奢安稳西南,功勋之卓著,与当年之新建侯相比,朕以为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秦良玉之手刃奢崇明,侯良柱所部阵斩安邦彦,更非一般斩将之功可比拟!
“朱燮元为此二人请封世爵,朕以为可也,卿等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说完了这些话,先给今天的御前会议定了个基本的调子,那就是要重赏有功之臣。
说完了这些,崇祯皇帝不等这几人有什么反应,立刻接着说道:“如今,安氏嫡脉已绝,而水西之地亦尽入版图。朱燮元请循辽东、东江之先例,以水西宜耕之地封赏作战有功之将士,从而改土归流,设府置卫,设流官、修屯堡、拓驿道,永定西南,朕以为可也,卿等以为如何?”
又是这么一句“朕以为可也,卿等以为如何?”
你这个当皇帝的都说可以了,还让这几位阁臣和军机大臣怎么说?
李国鐠与徐光启相互看了看,两人又都去看英国公张惟贤。
毕竟张惟贤是现在在京的唯一一个军机大臣,又是如今两京勋贵圈里最是德高望重的国公,还是掌管着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军务上的事情也好,封赏世爵的事情也好,他都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见两位阁臣看向自己,张惟贤也知道他们的意思。
在他的心里,他是这么看的,若是单纯地附和皇帝,那么朝廷要他们这些大臣究竟干什么,这么做跟庙里摆的泥塑木偶还有什么区别?
可是,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帝都已经这么说了,若是不同意不附和,他还能怎么做怎么说?
对于他这个有着英国公爵位的人来说,勋贵阶层勋贵圈子的每一次壮大,都是对他们这种老的勋贵世家权力地位的一次分割,都不是他所乐见的。
只是如今的形势就摆在眼前,崇祯皇帝在南北两京找了许多借口剥夺了几十个公侯伯的爵位,除掉了几十个公侯伯的世家,腾出了这么多的位置,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拿来回报为大明皇家出了死力立下了大功的有功之臣吗?
毛文龙在朝鲜的那场所谓大捷,到最后不过是斩获了一个建虏的十二贝勒而已,尚且一战过后就得封安东侯,顺带着反正归来的刘兴祚,还得了一个平壤伯。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锐意重武的意图已然十分明显,这些在朝中宦海浮沉多年的老人精,哪里还看不出皇帝的心思?
所以,张惟贤心里虽然不甚甘心,但还是不准备在这个问题上跟年轻的崇祯皇帝较这个劲。
“陛下圣明!赏功罚过,正是古来治国之大道,朝廷名爵也正是为有功之臣而存设!
“兼且陛下即位之初,朝廷即定下军功封赏之条例,此前又有东江镇和辽镇左路之先例可循,臣以为朱燮元所请皆可行,只是要在轻重缓急上如何把握分寸而已矣!”
张惟贤字斟句酌地说完了这话,略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皇帝的脸色,见皇帝面色如常,然后接着说道:
“只是国家名器,虽不可固吝,却也不可滥予。稍有滥予,不仅不能激励人才奋进,反而实足以败坏风俗,以为朝廷爵赏可轻也!唯有慎重出之,而后军心思奋,方可与图后效而速成功也!
“这是老臣的一点浅见,请陛下明察!”
张惟贤说了这么多,其实意思只有一个。
那就是,朱燮元等人平定西南的确很有功劳,封爵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物以稀为贵,要封也不能封的太高了,而且封爵的人也不能太多了,因为不管是封高了,还是封多了,朝廷的名器爵赏也就不值钱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没有错,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认可。
张惟贤说完这话,算是给李国鐠和徐光启两人发言开了一个小口子。
李国鐠看了看皇帝,见皇帝听完了张惟贤的话不自觉地点了头,因此说道:“朝廷为有功将士分土授田以为世业,乃是国朝之祖制也!何者?
“有功将士,酬以金银则国帑方匮,酬以世爵则名器将轻,唯有赐以新得之田土,于国无损而于私有益也!”
说到这里,李国鐠看了看皇帝,接着说道:“因此,臣以为朱燮元所上水西善后之奏疏,力主以军功授田土,军耕抵饷、民耕输粮,以屯促耕,以耕聚人之策,正是定水西稳西南之上上策也!”
说完了这些话,李国鐠终于说道:“至于陛下所言之封赏世爵,臣以为,既然朱燮元单为侯良柱、秦良玉二人请封,陛下不如准其所请,封此二人可也!”
李国鐠和张惟贤都说完了话,表明了态度,崇祯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