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外国的月亮有多圆(1/2)
“这位叫陈挺,他在做外贸方面很有经验,你回南江如果这方面碰到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多询问他的意见。”
“李生你好。”
“陈生你好。”
“这位叫刘凌风......”
“二叔这位不用介绍,刘生我们在蛇口工地时候就认识了,刘生是吧。”
那位叫刘凌风的香江人含笑冲李华勇点点头,对他的话表示确认。
这次李华勇回南江,并不是只有林蔚姐妹俩和他同行。林家两位大小姐亲自出马嘛,没有几个随从那怎么能行。对于这件事林应虎很上心,也很卖力,从“林氏集团”里面挑选6位员工陪同两位大小姐一块去内地。而其中为首的就是林应虎介绍的这两位。
对于这事李华勇当然是乐见其成,这次回南江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李华勇知道刘凌风以前是老陆的助手,地位相当于华建九局的云天川,有这样一位人物加上陈挺这位贸易方面的行家,想必这次南江之行能轻松不少。
7月上旬,李华勇一行9人,3部车,浩浩荡荡从粤省回到南江。而9人当中除了李华勇一个大陆人外,居然全部都是香江人,像极了一个“香江贸易代表团”。
不是说“像”,当一行人抵达李家坳后,的确是享受到一个“香江贸易代表团”的接待规格。漫说是李家坳所在的县了,连市里都惊动。而通过电话联系上南江省外贸厅后,外贸厅派了一个副厅长带队亲自来洽谈此事,规格相当之高。
本来回到李家坳以后,李华勇以为自己会很忙碌的,毕竟那么多事摆在那里。然而真实情况却和李华勇的想象大相庭径。回到家乡后,李华勇被华丽的忽视了,从省里到市里,再从市里到县里,所有人都围绕着那群香江人打转。
李华勇对此哭笑不得,同时也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毕竟这个年代的氛围就是这样。要说在如今这个年代,各大新闻媒体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报道“外国的月亮有多圆”。所有外国人,几乎都能在国内享受到超国民待遇。而后世臭名昭著的“公知”,其“公知一代”其实就是诞生于这个年代。
李华勇并不是愤怒青年,他并不会为这种事感到愤愤不平。就拿“公知”这玩意来说吧,李华勇认为这种人的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玩意是和整个国家的实力有关,只要你国力弱,那么“公知”就必然出现。只有你的国力达到一定水平,必然李华勇刚穿越时候的中国,那么这种人才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正是因为李华勇心态平和,所以他见所有人都围绕陈挺他们打转,他并没有愤愤不平,反而乐见其成。
回到家乡后第3天,石门县,县委招待所,这已经是本地最好的酒店了,李华勇等人现在就住在这里。本来地方政府怕住宿条件太寒酸,一个劲邀请陈挺他们到市里甚至是省城去谈判,只是在李华勇的授意下没有同意。
这天中午:“阿勇,来,斗地主噢。”
说这话的是林徽,要说在一行9个人当中,除了李华勇这个“闲人”外,那剩下的自然就是林蔚姐妹俩最闲。而她们俩刚学会如此好玩的游戏,那么邀请李华勇继续操练这很正常。
“现在不行,等下我们还要出去。”
旁边的林蔚询问道:“嗯?我们去哪?”
“咱们到乡下去我家呀。”李华勇大笑:“既然在县里没有人搭理我们,那咱们干脆就下乡去,我相信在乡里面,咱们还是可以刷一下存在感的。”
李华勇回乡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刷存在感,他现在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要做,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林徽带回来的两份订单。
这两份订单一份来自欧洲,一份来自日本,由于日本人的那份订单比较模糊,并且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没有派人过来联系,因此李华勇暂时没有考虑。不过来自欧洲的那份订单倒是非常明确,不仅有明确的数量,林徽甚至还带回来具体的设计图纸。这就让李华勇考虑一个具体问题了。
李华勇考虑的具体问题,其实就是具体的交货方式问题。
通常这种大理石的交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交付“原石”,另外一种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先加工成成品,然后进行成品交付。
考虑到这个订单的数量并不大,并且这还是第一个订单,因此李华勇就决定按照第二种方式来,在通过林徽和欧洲那边联系后,欧洲那边也同意了这种交货方式。而李华勇现在就准备去落实这事。
开出一部车,带上林蔚林徽两位美女,李华勇从县城返回李家坳。
“加工能力有没有问题呀?”还在路上的时候,林蔚这样询问到。
“我现在也不是很清楚,咱们这次回去,算是去验证一下这个事情呀。”
李华勇的确是去验证这个问题,想要加工一批大理石成品,李华勇现在唯一能仰仗的就是杨家寨的那批石匠。对于杨石匠他们的手艺,李华勇其实是不怀疑的。在过年期间,李华勇见过他们加工的“麻条”,必须承认这些人的手艺还是十分精湛。
从手工加工难度来说,花岗岩的加工难度其实要大于大理石的加工难度。既然“麻条”都没问题,那大理石应该就更没问题。
李华勇现在就担心一件事,杨石匠他们毕竟是小作坊式经营,加工工具非常简陋不说,加工量也比较小,平时的生意都是有一单没一单。
简单的说,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