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节西藏天葬 1(2/2)
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所以不同文化需要用心去理解,去感受,他们觉得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实天葬的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在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天葬的记载。例如,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周易·系辞传》,盖上也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蚊嘬之。——《孟子˙滕文公上》。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葬俗。在远古的西藏社会,曾经出现过原始天葬或自然天葬。天葬的实行与藏传佛教的兴起及印度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根据汉文史籍《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天竺(古印度)有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日野葬,弃林饮兽风俗的记载,认为西藏所行之天葬风俗源于印度古代的林葬、野葬。而不是藏民族祖宗传承的本土仪式。在藏文史籍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据说他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度。由于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所以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这时,就请喇嘛诵经度,直到骨肉进入鹰狼之腹,才认为算是尽到了对死者的心意。所以把遗体献给鹰,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成为一种风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况且,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所以这只是一个通往轮回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残酷不残酷的。”....
宅男福利,你懂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ei222 (长按三秒复制)!!
状态提示: 第二百二十五节西藏天葬 1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