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节大快朵颐(3/3)
见底,并盛产小虾,其味特别鲜美。相传,有位诗人在波阳为官时,衙署在鄱阳湖边。他见中河水质透亮且自家乡流来,公余之时便常来河上泛舟。他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一尝之下,确实味道鲜美。以后他每煮豆腐,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还将此菜命名为“中河汤”,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中河汤就传遍了整个祁门,成了宴会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其配料也越来越多,味道也就越来越好吃。因河、和同音,中河汤慢慢被人改为中和汤,为中和多种美味之意。并且上了徽菜谱,成为很受顾客的欢迎的一道徽菜。而且中和汤制法精细,配料考究,首先要选上好的白豆腐,精心切成米粒大小的豆腐块,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以除去豆腥味。然后将适量的冬笋、香菇、瘦肉等亦切成小块,放到豆腐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多加猪油、葱、蒜、胡椒、盐、味精等佐料。我们要了一大碗,上来之后,我们看见乳白色的中和汤赏心悦目,隐隐约约看见汤中白色的豆腐丁、粉色的火腿丁、黑色的香菇丁、绿色的葱花等多种色彩,如此斑斓多彩,真是勾人馋涎,吊人食欲,其味特别鲜美,令人百吃不厌。如此色香味俱全,我们每个人不由自主的喝了三碗,还心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胡娇娇吃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唇红齿白,她伸出芊芊玉手看了看菜单,然后张开樱桃小嘴笑眯眯的说道:“这个鱼咬羊的菜有点儿奇奇怪怪的,让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呀,不过合起来是个鲜字,难道很鲜美可口吗,听起来让人直觉就是这样。”
店老板洋洋洒洒的说起来:“这个鱼咬羊是我们萧县地区特色传统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的意思。当年呀,孔子周游列国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到处碰壁,甚至弄到断粮的处境。他的学生讨来一小块羊肉和几条小鱼,因饥饿难忍,只好应急将羊肉和小鱼同煮。出乎预料,羊肉烩鱼汤,十分鲜美。传说圣人创造鲜字,由鱼和羊二字配合,由鱼和羊合烹的鱼咬羊又称鲜炖鲜,也流传至今。当然也还有个传说,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后,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可不可错过呀。”我们又忙不迭的点了这一道菜,不知不觉间,菜品全上齐了,看的我们心花怒放,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们急不可耐的和周围那些吃得美滋滋的食客们一起,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的大吃特吃起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