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1/2)
官家的全新府兵制让许多文臣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压榨民力,官家想怎么搞都行,鲁宗道也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着赵祯拱手道:“陛下圣明,是老臣糊涂了,陛下一向宽仁,此乃百姓之福,大宋之福。”
赵祯笑眯眯的摆手道:“这算不得是宽仁,被划归为府兵的百姓依然要种地,依然要参与训练而且是从禁军中派遣去的精锐负责训练,可能会比原先的农事更加幸苦嘞!”
鲁宗道笑着摇头道:“这些对我大宋百姓来说算不得什么幸苦,如若老臣所猜不错,陛下的府兵应该是应对各州府缺兵少卒的吧?”
这话问出了所有朝臣的疑问,赵祯自然点头道:“没错,大宋的军州早已名存实亡,多时些手下无兵的衙门管理当地百姓,还不如全部取消然后在腹地重新划分府兵十六卫,每卫按警戒范围规定人数不等,少则一万,多则三万。”
一旁捋须的丁谓狠狠的一哆嗦,一小撮白花花的胡子被他扯了下来,这要多少的耕牛补贴啊!即便五户一头耕牛,也要数万头才能够!这还不算武器军资的装配!
丁谓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迅速的出班道:“陛下,如此规模的十六卫,即便是把老臣卖了三司也出不起这钱啊!”
赵祯翻了个白眼,丁谓现在是越老越抠了,三司每年的税赋何止万巨,单单是商贾的关税就能抵得上开国时太祖一年的赋税,这还不算国内商人的赋税,夏秋两税加上公路的税费就更是多得多,十六位的钱财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哦?既然如此那三司的账目整理齐全送到朕的御书房!”
赵祯的话让丁谓尴尬无比,他只是觉得对府兵的补贴太多了而已,没想到官家一下就把自己的退路给堵住,只能无奈的说道:“府兵的用度,三司还是能勉强拿出来的……”
朝中文武听了他的话无不莞尔,这丁谓现果然当得起铁公鸡的名号,官员们去三司支取用度还要被他说教一番,现在官家下旨,他也要鸡蛋碰石头一下。
关于府兵制的十六卫其实并不是很难,自大宋开国以来就有环卫十六卫。也就是环卫官,但是,大宋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它们并不是职能机构,只是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几个荣誉官职,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没有定额。
赵祯想要重开十六位便可以利用这些原有的虚衔,把他转移成实权便可,十六位一共八个名称,每卫又分左右两卫,这是为了削弱武将对卫所士兵的控制。左右卫,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
赵祯的方法很巧妙,把这些卫所的驻地就设立在大宋的腹地各处,农忙时耕种屯田,农闲时负责训练,而朝廷配个的军资和武器全数统一保管,每一件兵器铠甲全数记录在案,凡有丢失依法严惩。
而且这些十六位的士兵都必须有家属跟随在驻地,这样朝廷就能完全控制十六位,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赵祯能直接控制十六卫而专门设定的,这些十六位也算是中央在地方上的一支强大武装力量,通过庞络,随调随用。
如此一来大宋的可战之兵的人数一下有了质的飞跃,不光有精锐的中央禁军,在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下,十六卫所能抽调出来的训练有素之兵最少也有三十万人,而且还都是武装到牙齿,军备齐全的战兵!
对附近州府的支援,剿匪,平叛等事宜完全交由十六位来做,这无疑是锻炼他们的大好机会。
十六卫的出现无疑也解决了大宋武将过多的问题,军武院出来的武将有了去处,其中还参杂着一些外戚的职衔,老赵家一项是不放心武人的,而对外戚也是多加防备,十六位中也有外戚职衔。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仓曹参军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勋考、假使、禄俸、公廨、田园、食料、医药、过所。
车都尉,掌驭副车。有其名而无其人,大陈设则它官摄。驸马都尉无定员,与奉车都尉皆从五品下。
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二十五人,从九品下。武后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
十六卫对大宋的重要可谓是另一个藏兵于民的渠道,几十万人的部队也是采用服役的机制,保证兵员的年轻化和战斗力。
如今的大宋除了赵祯的亲卫司和背嵬,踏白二军,很难看到招募的禁军,就连原本的天子四卫都是役兵。
募兵与役兵的差别就如后世的职业军人和义务兵之间的差别,大宋的募兵更盛,基本是参加过真正战斗并且杀过人的,拥有极其丰富的战场经验和求生本能。
十六卫的好处便是能给大宋腹地增加一股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赵祯要求亲卫司的武官校尉亲自带领手下去训练十六卫的新兵,务必培养把十六卫培养成不输与禁军的部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