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献俘卸甲(1/2)
大宋的民族英雄主义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这种情绪在对大宋来说是积极的,是有利的,但在党项人辽人,甚至是一赐乐业人看来则是极为恐怖,这种爆发出的民族自信让他们心中产生了一种逃离的情绪。
这是如今大宋给人的一种压力,身为宋人的百姓官员也许感觉不出来,但旁观者看的是两股战战,心生恐惧。
残兵给人的震撼太大了些,以至于在此之后众人才注意到领兵的将军,狄青,杨怀玉,以及谁也想不到的蔡伯俙,这三人率领的检校龙旗,清游队,朱雀队,都是由北伐北伐老兵组成。
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杀气就震慑住围观的人,这是从生死之中徘徊而产生的杀气,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这些人无疑都是军中的猛士,也是俗称“首功”的士兵,他们在两军对阵时往往站在第一排,成为为大军披荆斩棘的人。
身处大军的最前列,面对排山倒海般扑面而来的敌人,他们将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同时也要拥有过人的胆识,能从每一场战争中活下来的首功士兵,都将成为军中最宝贵的财富。
之所以叫他们首功,就是因为他们的位置,如若大军获得胜利,首功之人必是出自与他们。之后也就这样叫他们了。看似危险的位置,却是军中将士争先恐后希望站的地方,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站的地方。
他们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有过人的能力,否则两军交战之前,一触即溃那还了得?自古以来“首功”士兵的死亡率要远远小于后面的士兵,当然站第一排也有许多好处,比如记功多,装备好,伙食好等等。
参与这次大驾卤薄的士兵几乎各个带伤,除了文官和蔡伯俙以外的人也都是如此,赵祯身上的伤口也不在少数,他的那套皇帝的铠甲之下也都是细小的伤痕,鸳鸯泊一战,他身先士卒,长刀饮血斩杀辽皇,身上的伤口怎么会少?
天子亲征凯旋,将士归城卸甲,按照原本的计划,东京城的百官应当率领百姓出城十里相应,但赵祯特意传旨让他们在东京城等待,大军凯旋而归,若在城外十里相迎,必会影响气势,赵祯要让东京城乃至大宋所有的百姓看到,如今的大宋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军队。
这是一支由自己打造出的纪律部队,这是有别于原本禁军,厢军的能征善战之队。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下,如今百姓包括文官望向这些大驾卤薄中的士兵,眼睛中都带有敬意,这些敬意是实打实的,没有一丝掺假,皆是来自于将士们身上的伤痕。
军队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的长矛利剑,是皇帝的爪牙,他们的素质到底,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皇帝的安全,王朝的稳定,来不得一丝马虎。
同时,北伐的成功也是赵祯在告诉朝臣,自己在兵事上的改革非常成功,自己作为皇帝引导大宋的前进也非常功成有效。
大军的脚步一致,每一下都发出坚实有力的声音,这是属于他们的骄傲与荣耀,围观百姓的眼神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白白在战场上受伤,即便是战死的袍泽都是值得的!
他们不再是百姓口中的贼配军,而是扬大宋国威,收复燕云故地的猛士!随着将士们的步伐,大军发出整整高呼:“凯旋,凯旋!”
大军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城墙上的礼乐已经奏响,因大宋少有如此大的胜利,奏响的凯乐乃是礼部仪制清吏司以及教坊司共同完成的,大宋的教坊司并非是卖身的,而是属于奴籍,但却专供朝廷酒宴使用的艺人,卖艺不卖身。特别是在皇后王语嫣下过钧旨后,更是成为天家的私人乐师。
大军凯旋,只有乐,没有歌,慷慨的旋律让女子唱出来怎么都不再韵味上,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没有男人唱歌的事情发生……
大驾卤薄官兵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车辇六十一乘、马两千八百七十三匹、牛三十六头、象六只、乐器一千七百零一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件,规模好大,气势磅礴,在进入东京城后差点排不开,
赵祯的大驾卤薄达到城中这才是凯旋仪式的开始,身为皇后的王语嫣,皇妃杨采薇,贵妃薇拉,领着皇嗣早早的便在宣德门前等候,宣德门后便是皇城,也是皇帝的家。他们在这里不光是在等待御驾亲征的一国之君,也是在等待一家之主的丈夫,父亲。
但大驾卤薄只在宣德门下稍稍停留,赵祯坐在车驾上瞧见了王语嫣等人,笑着点头示意,但还没来得及下去说话,车驾便又开始移动,大军凯旋后还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遣官去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酒脯行一献之礼。
毕竟这是天子御驾亲征,并收复失地,乃一场盛事,越是如此规矩与礼节愈加繁琐。但此刻唯一不耐烦的人只有赵祯,夏竦等人却是兴高采烈激动万分,这是属于皇帝的盛事,也是属于他们这些有功之臣的。
繁琐的仪式之后,献俘也是必不可少的,将士们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宣德门行献俘礼。门楼前已经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
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赵祯。赵祯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高声宣布:“引献俘”。
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也就是捷报。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