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卖地筹饷(1/2)
前线大胜消息传来,整个南京城陷入狂欢之中。而对于位于皇极门内的内阁来说,却是喜忧掺半。
大胜固然可喜,随之而来的却是沉重的负担。
去年秋收征集的粮饷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消耗,几乎消耗殆尽,而前线催饷的奏疏每日都有,让内阁诸位阁老急白了头。
内阁,首辅史可法,次辅路振飞,以及钱谦益、王寅四位大学士正在就粮饷之事商议。
“元辅,诸位阁老,齐王的催饷的奏疏大家都看了,前线的粮食只够一月之用,即便先不犒赏立功的将士,至少得让前线粮食无忧,才能继续进兵吧。现在我军大胜,清军大败,正是痛打落水狗收复京师的好机会,若是因为粮饷不济无法收复京师,使满鞑缓过气来,将会功亏一篑。”主管兵部的大学士王寅介绍了前线得情况,最后说道。
钱谦益疑惑道:“王阁老是否危言耸听了,不是说歼灭了五万八旗吗,满清总人口才有多少?哪里还有可战之兵?收复京师不过早晚的事,谈不上功亏一篑吧!”
王寅道:“钱阁老不要忘了,满清虽然势弱,但还有蒙古人,若是满清眼看着不敌,引蒙古人过长城又该如何?”
引蒙古人过长城?内阁诸人相视着,均神色大变。大明立国二百多年来,占据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一直是大明的噩梦。除了成祖时五伐草原犁庭扫穴面对蒙古人占据绝对优势,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面对蒙古骑兵只能被动防守,再也没了主动出击的能力。
若是满清真的引蒙古人过长城,对大明来说将是另一场灾难!
“兵贵神速,没什么可说的,必须得尽快攻入北京,控制长城一线!”首辅史可法断然道。
“可是现在国库空虚,钱粮一直筹措不齐。”钱谦益主管户部,最是了解国库的情况,“为了这场大战,其他事情都停了,淮河大堤原本准备修,眼看快要到了夏季,若是再次决口,对两淮百姓又是一场灾难,陛下南迁三年多,只是修缮了一座乾清宫,便是皇妃都只能居住在破烂的宫殿,原本说今年修缮一下皇宫呢,因战事也停了,京城百官的俸禄已经半年没领…….”
钱谦益委屈的说着面临的困难,竟是处处都缺钱,国库已经一贫如洗。
路振飞叹道:“这场大战开始的确实仓促了些,不过没啥说的,再苦再难咱们也的咬牙撑住,直到收复京师彻底赶走满鞑为止!”
史可法道:“钱阁老,户部到底还有多少银子?”
钱谦益道:“只剩库银十八万两,这笔银子原本是用来修缮皇宫所用,除了乾清宫好一些,便是张贤妃居住的储秀宫每逢夏季都漏雨,不得不修。”
史可法断然道:“这些先暂停,这笔银子用来采买粮食,立刻运往前线。我会上书监国公主,解释此事。
另外,诸位阁老,还是想想该如何筹措粮饷。“
王寅道:“元辅,我建议进行加派,可采用提编法,勒令江南富户助饷。江南之地大富之家比比皆是,家资十万者不计其数,家资百万者也是为数众多。
现在朝廷到了为难之时,北伐大业即将完成,正是这些富户出力的时候。我建议朝廷按照富户家产进行摊牌,家资十万之户摊派纹银千两,百万之户摊派纹银万两。如此仅江南之地,便可以筹集银子以千万两计,别说进行北伐,便是再大事情也都能完成。“
王寅话未说完,钱谦益神色大变,“不可,朝廷若是如此作为,和强抢民财又和区别?到时恐怕没筹到饷银不说,江南之地已经乱矣,王阁老,若是江南大乱,南京也不可避免,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王寅冷笑道:“嘉靖年间,为了抗倭,东南总督胡宗宪便施行提编之法,从大户中筹集资金用以抗倭。嘉靖年间可以,为何现在不行?”
钱谦益道:“当时和现在形势不一样啊,嘉靖年间,倭寇祸乱东南沿海,为了抗倭保卫家乡,东南地方士绅大户不得不出银出粮。现在东南安定,朝廷之税赋四分之三出自江南,若是再行摊派,他们岂能愿意?”
王寅冷笑道:“他们不乐意?恐怕是你钱阁老不乐意吧,你钱家也是江南巨富,家资何止百万之多!”
钱谦益大怒:“王阁老你……”
“好了,不要吵了!”史可法连忙厉声制止:“提编之法事关重大,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前线粮饷只有一月之用,大家还是议议怎么尽快筹措饷银吧。”
次辅路振飞笑道:“时间紧急,只能再次启动卖地筹饷之事了。前些时日,大战将起,害怕我军战败银子打了水漂,很多原本想着在北方买地的犹豫中。现在我军大胜,驱逐满鞑指日可待,可以重启卖地筹饷之举,想必观望者不会再行观望!”
王寅也道:“现在我军胜局已定,此时买地是一本万利之事。北京城陷落,北方的王公贵族为之一空,空闲无主的田地非常之多。我建议,朝廷可以放出风去,收复京师之后,朝廷将迁到北京,如此北方的田地便非常值钱,田地更能卖上价钱。”
路振飞喜道:“这个主意好。这样地价可以增加一些,原本一亩地一两的预售银可以提高到二两,短时间筹集百万两银子不太困难。”
钱谦益道:“某觉得迁都之事还需考虑,毕竟我大明江南是赋税之地,朝廷在南京要比北京好得多。”
史可法一挥手:“迁都可以缓议,不过为了卖地筹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