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民心(2/2)
久,还如此语重心长的交代一些事情。自己上面的两个哥哥才是父亲的重点培养对象。
王珪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人挪活,树挪死,这话一点也不假。
以前不显山不漏水的庶子,现如今却让自己如此欣赏,固然有表现的成份在内,但自己还是看出了一些值得欣赏的东西。
知子莫如父,虽然王珪与王亮接触的并不算特别多,至少比不上那两个嫡子,但对其也是很了解的。
“有些事情,并不适合你去做,这件事情还是让你大哥二哥去做吧!”王珪心中暗叹了口气,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规矩,这就是道理,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心中也有些不忍,继续鼓励道:“你专心去负责与皇室的接触,看能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是,父亲!孩儿知道了!”王亮努了努嘴,但刚到一半就收了回来,老老实实的答应道。
王亮收的快,但还是没有王珪的眼神快,他的这些举动,被王珪看的一清二楚。
委屈肯定是有的,换谁也不可能不觉得委屈,除非是王拓那个败家子,只要有钱,你就是把他赶出去不让回来都行,什么权力之类的,跟他统统没有关系,他的眼里只认钱。
家族的权力是肯定没有王亮什么事的,但王珪也很清楚,这事决不能这么下去,能否平衡一个家族的心态,是衡量一个族长的基本标准。
“有些事情,就算是不说,为父也都看在眼里,好好去做,心中不要有什么怨言,为父不会亏待你母亲与你的。”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好好去做的。”王亮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句空洞的许诺,但在王亮看来却至关重要。
身为一族之长,在这种事情上是绝对不会食言的,无论是不是当着众人的面许诺的。
况且自己毕竟是他的儿子,即便是按照常规的处置,到时候也会分配至少一间店铺给自己经营,作为将来的收入来源。
现在王珪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意味着,自己有机会争取更多的财产。
……
随着王、郑两家的降价,整个大唐境内的粮食价格也开始逐渐的下降。
没有人能够抗住常平仓、王、郑,三个屯粮大户共同降价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其他几个世家,也依旧做不到稳坐钓鱼台。
王珪说服家族长老的理由很简单,身为侍中的他,能够轻易的了解到更多的内幕。
马周那边头疼到什么地步,王珪也很清楚,加上镇州那边传来的消息,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如今的粮价,只会降而不会涨,降多少,完全看皇帝让不让世家和那些粮商们活下去。
好在皇帝给出了二百钱一抖的价格,虽然赚的不多,但也不至于赔钱。
只是王珪却很清楚,二百钱,怕是最近几年以来,粮价最高的时候了,等过了夏收以后,粮价怕是会继续降低。
随着镇州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入,加上关中、中原等粮仓的收成,基本上可以保证常平仓内随时都有足够的粮食来调控市价。
靠着粮食发大财的行为,现如今已经很不靠谱了。
如同郑家一样,王家也主动的减少了粮食在家族产业中的分量,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的方面。
粮食如此平稳的降价,随着降价的粮商越来越多,消息传的越来越广,现如今常平仓或者其他粮铺门口,已经看不到长长的队伍了,多数人也只是一抖一抖的去买,说不定下一次购买的时候,价格就更低了。
不得不说,常平仓的确是发挥出了奇效,也更加让百姓的心得以稳定下来,只是苦了那些小粮商们了。...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