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民国之文豪崛起》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 515【中国电影二三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92461/

515【中国电影二三事】(1/2)

周赫煊带着帽子走出放映厅,帽檐压得很低,这样不用担心被人认出来,毕竟他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

这种打扮并不奇特,来看电影的男人,有将近三成都戴着帽子。

戴帽子似乎这个时代的潮流,无论欧美还是亚洲,男人女人出门很喜欢戴帽。几年前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制服条例》,甚至有专门的带帽规定,比如学生、公务人员在正式场合必须戴帽,夏天戴白色帽子,冬天戴黑色帽子,颜色错误是要被嘲笑的。

周赫煊现在戴的就是一顶男士礼帽,圆乎乎的类似于飞碟形状,帽檐上方还箍着一圈丝带。这种帽子在民国影视剧里很常见,比如谍战剧的地下党接头,主角往往是穿着长衫、戴着礼帽,摘帽时从帽子里掏出一张字条悄悄传递。

周赫煊顺着人潮出去,看完《红尘》的观众脸色兴奋,却憋着不肯提电影内容。而那些看完《神女》的观众,则一个个义愤填膺,不少人边走边讨论剧情。

“那个流氓太可恨了,简直就是人渣!”

“可不是?要我说啊,就该早点报警把他抓走。”

“报警有个屁用,最多关进去几天,等放出来以后女主角更惨。”

“阮玲玉演得太好了,看到她在电影里被欺负,我忍不住就想哭。”

“还是周先生编的故事好。”

“你们看过《神女》的原著小说吗?”

“没怎么看懂,跟电影完全是两个故事。”

“原著小说里也有这个情节,不过写得更隐晦凌乱,而且原著女主角比电影更惨。”

“……”

从这些观众的反应来看,电影版《神女》无疑是成功的,极大地调动了诸多观众的情绪。当然,美国大片《红尘》也很成功,一个个看得红光满面,就跟80年代的人在录像厅里看小电影一样刺激。

就在周赫煊带着费雯丽北上天津时,两部电影的口碑都发酵了,只不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很多卫道士站出来猛批《红尘》,认为这部电影宣扬的是**思想,并呼吁政府禁止放映这样低俗的影片。当局表示很为难,一边碍于舆论的压力,一边又碍于美国电影商的压力,最后只能选择一个折中的做法:《红尘》只能在特定的大戏院放映。

而《神女》则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特别是里面反应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的社会大讨论。妓女的儿子有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父母的职业不正当,子女长大之后就一定是坏人吗?

左联的机关刊物,把《神女》定性为一部反封建的进步影片。田汉甚至亲自写影评说:“电影跟书籍、报刊一样,也是传播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改造社会的良好工具。电影不应该只是情情爱爱的伤春悲秋,更应该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神女》为我们的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此时的中国电影人,以张石川和郑正秋为代表。两人虽然合作创建了明星电影公司,但他们的电影理念却各不相同。

张石川走的是商业路线,提倡电影“处处为兴趣是尚”,观众习惯看什么就拍什么,他的代表作是《火烧红莲寺》。而郑正秋却认为电影应该改良社会、教化民众,代表作有《劳工之爱情》。

但不管如何,两人还是以商业片为主,毕竟电影公司需要生存,现实文艺片远没有商业片卖座。

历史上,直到《神女》大获成功,又有教育意义又能大肆卖钱,终于掀起了拍摄社会问题片的风潮。其中也有左联在推动,左翼作家们创作精彩的剧本,联华影业公司负责具体的拍摄发行。

现在周赫煊将《神女》提前两年问世,同样获得无数观众认可,立即给罗明佑带来极大的信心,他主动跑去找田汉等人买社会问题片的剧本。

妨碍《神女》大赚特赚的,恐怕就只有放映问题了。

首都大戏院这种超级牛逼的所在,安装了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放映设备,所以人们可以尽情的观看《神女》和《红尘》《红尘》也是有声片。但其他的影院就有些糟糕,只有罗明佑旗下的部分影院,以及明星公司旗下的少量影院,能够让电影发出声音来。

有声影院里的《神女》场次座无虚席,甚至有时候上午放映都爆满,但无声影院的老板们却只能干着急。最后只能采用补救的办法,重新制作无声电影拷贝,在关键情节处增加对话字幕。

对此周赫煊只能苦笑,他好不容易投资拍了一部有声片,采用的还是最先进的有声电影技术。但大部分影院放映时,观众还是听不到声音,就好像后世拍出一部3d大片,结果寻遍全国都找不出几个3d放映厅。

《神女》热映之后,阮玲玉简直红得发紫,一举反超胡蝶跻身影坛一姐,成为联华影业公司绝对的台柱子。

与普通观众追捧明星不同,业内人士更关注《神女》的拍摄技术。因为这部电影采用了顶尖的有声技术,音质好得吓人,不像之前的国产有声片那样各种杂音,各种音画不同步。

张石川和郑正秋连忙打听情况,结果在知道有声胶片的价格后纷纷摇头成本太高了,他们玩不起。

说起来有些奇怪,一向抠门的邵氏兄弟,居然也对有声片很感兴趣,还专门派邵逸夫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设备。但邵氏兄弟的“天一公司”已经不在内地发展了,由于淞沪之战带来的时局动荡,邵氏兄弟决定转移到香港发展,

状态提示: 515【中国电影二三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