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自相残杀为撞城(2/3)
的办法并不是投石器之类的远程武器,而是掘地道突袭城中或者直接挖断城池地基,甚至可以水来慢慢浸泡城池地基,彻底用消磨时间的方法来攻破这类坚城。前汉之所以在这塞外大漠筑城,除了这城池是接受匈奴贵族部民投降,拥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这座坚城如果有充足的士兵和后勤,完全就是汉军出塞进攻的桥头堡。
任凭草原民族有多少人,在这塞外大漠,数百上千里没有充足水源的地方,面对兵力充沛、粮草充足、军械繁多的汉军,只能望尘莫及。水几乎没可能,至于挖地道,也是妄想了,周围一片松软沙漠的地带,你挖个地道,虽然可以用木板加固地道,但是却不会真的保险,说不得还没挖多长,自己就得先赔上不少兵卒,埋进沙子里送死。
因此,这受降城当时在胡人眼里说是恶梦也不为过,毕竟他们除了硬攻城池,拿人命来填以外,别无他法,而要硬攻,面对装备充足的汉军,他们只有付出不下于城中守军数倍的伤亡,才能破城。
城内的鲜卑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敢有凭着弱势兵力守城,坚持到援军到来的勇气。
原本,伏泉在荆州就用过“断柱破城法”来破城,对于受降城自然不会太过在意,只是现在,很显然,这么搞的话,对整个汉军来说,他们是完全不能这么做的。
毕竟,一来挖掘地道现在非常不保险,二来,就算能够挖地道,但汉军却没有那么多时间挖。终究随着今夜突袭,不少鲜卑部民慌乱逃散,说不得一两日后,附近的鲜卑部落就得到消息,到时候集结各部兵力,就回来救援受降城。虽然西部鲜卑早就接到和连的兵力,抽调了不少兵马离开,但其本身终归是鲜卑大部落,即使如今已然分裂,终究还能凑得数万人。
伏泉如果不想一开始就和鲜卑大部队硬拼的话,唯有选择战决,所以掘地道或者水这类耗时间的事情,他是万万不能干的,要干只能干花费时间少的事情。
例如这用攻城槌强攻城墙,直接撞塌受降城的墙基,终归经过数百年时间,受降城如今城墙早已随时间演变,战火侵蚀,没有善加修葺而低矮不少,而且城墙也早已不如前汉建造时那么坚硬了,其城外也没有护城河环绕防御,所以只要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在攻城槌的撞击下,终究会倒塌的。
城外,也就是一会儿工夫,推着攻城槌移动的鲜卑人,已经快要到了受降城中守军弓箭的射程之内,可是城头的鲜卑人此刻却是挥了草原民族为了生存可以舍弃一切的本性。
“放箭!放箭!”置鞬落罗当先在城头大喊,让城头的鲜卑男女,射出他们手中的箭矢。有不听话的兵卒,不知是看到自己的亲人,还是不忍心下手,拿着弓箭直接不动弹,对此,置鞬落罗根本不予理会,直接上前打骂,令其放箭。
此时,所有的鲜卑人都知道,城下的族人不死的话,死的就是他们这些城头的鲜卑人。只是,他们再如何射击,也不能将城下所有的鲜卑人杀死,而且,汉军没有给那些炮灰鲜卑人防御的甲胄,但并不代表汉军没有使出针对性的手段,对付城头的鲜卑人。
只见,在城头的鲜卑人对着城下自己族人放箭的时候,一直跟着进攻受降城的鲜卑人身后的汉军,在到了可以攻击城头的地方后,也对着城头的鲜卑人,出自己早已等待的嗜血的箭矢。
“啊!啊!啊……”
无论是受降城头,还是受降城下,鲜卑人都在不断伤亡,城头还好,毕竟有着瓮城的帮助,许多守城的鲜卑人还可以躲避,而城下,往城墙和城门攻击的鲜卑人却是遇到难题。
因为那些原本呆在城下,准备慢慢凭着吊篮登城的鲜卑人,此刻却是出必死的决心,阻止同族攻城的行动。不过,因为双方都没有攻城武器,所以导致两方僵持不下,只是,在城下为城头同族护城的鲜卑人恐怕也想不到,城头的鲜卑同族,即使明知道他们在阻挡攻城的鲜卑人,却依旧对他们张弓射箭。
原因无他,城头的鲜卑人既然已经对于攻城的族人射箭了,自然不会对其他族人手软,而城下阻挡的鲜卑人,正好给他们射箭瞄准之机,此时他们已经不在乎敌我了,只要能将这些攻城的鲜卑人杀光,不让他们把那可以攻破城池的攻城槌推进城墙,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他们都愿意尝试。
站于城外的伏泉,见到鲜卑人自相残杀的情景,不禁露出一种畅快的笑容,这大概是一种对于后世汉人所遭遇的不幸的一种报复感吧。
若是往后儒家主导的王朝政权,将他们所谓的仁义只用于汉人,而对胡人都用这种极端的种族政策的话,何至于随着王朝展,一代一代的汉人,早已失去先秦春秋,祖辈披荆斩棘的血腥的殖民扩张方式,改用所谓的仁义治国,结果治得多数掌握政权的儒家士人都变成了忍让主和派。而原本让儒家所彻底崛起的汉朝的“复仇”之风彻底荡然无存,所谓的《春秋》之义,臣不讨贼非臣,子不复仇非子,往后却是越来越少了。
言归正传,受降城中的鲜卑人最终也没有将城外的鲜卑人彻底杀光,毕竟本身也就剩下数百鲜卑人,阻止那些被逼进攻的鲜卑人,两方人数相差巨大,随着城头近三千兵卒的箭矢覆盖,阻止攻城的鲜卑人死光了,那些攻城的还有两千余人,此刻,也都在前赴后继的推动攻城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