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归义建威为谁有(2/3)
师,也是将人数比他们多的烧当羌,压制在城内不得动弹,这等实力,也由不得汉军喊出如此无视羌人的话来了。这番话说出后,整个归义城一片宁静,竟无人敢反驳,当然,也没人敢真的开城投降。虽然汉军强势,但是汉军人少,这就是他们的依仗。
只要他们借着城池之坚,和人数上的优势,守住归义城几日,等到援军到来后,还是有希望的。他们可不信,野战无敌的汉军,还能没有攻城器械,在攻城战也无敌,凭着人数优势,他们坚信还是可以把想要攻城的汉军活活耗死的。
约莫过了一刻钟,黄忠眼见归义城内并无动静,便知这样威慑还不够,当下便对身后的一干刽子手挥手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动手了。
转瞬之间,得到黄忠命令的刽子手们,便要把烧当羌族俘虏压下,好让这些羌族俘虏的头颅,在他们挥刀的掌控之中,坐等最终的命令。
“且慢!”
前方的黄忠见此,就欲喊出“斩”来,突然便听到最靠近身边的一名羌族俘虏,用汉话大喊制止。
转头望向喊话之人,黄忠知道那人身份,似乎是烧当羌小贵族,一个叫姚吾的。当下,黄忠觉得有趣,他便走到那姚吾面前,质问道:“已至死地,尔欲何为?”
“汉朝以仁义著称,将军所行,在吾看来,与‘仁义之师’差远矣!”姚吾回道,话语里,充分显露了他也学过一些汉朝文化,不过他的话语明显不屑,似乎对于汉军的暴行十分痛恨。只是,他那一身已经破烂的抢来的汉人的华贵衣裳,完全告诉别人,他根本没有不屑的资本。
闻得此言,黄忠大怒,指向那归义城池道:“‘仁义之师’但未吾汉民所为,于汝等贼子何干?敢问汝等侵吾汉境,可有仁义乎?试问汝可知,此归义之城,如何建之,归谁所有?”
此话一出,顿时让姚吾语塞,因为这一番连问,可谓是直接打到了姚吾话里的七寸,的确,他们本身就是入侵者,又如何怪汉朝对他们“不仁义”?
简单来说,汉军放过他们是额外开恩的,若是汉军学习段那杀神一般,举起屠刀,那也没有错误,因为自始至终,“仁义”这个东西,就不该用在他们身上。
至于黄忠话语为什么会打在姚吾七寸,这也是有缘由,其中的原因,自然是那如今被烧当羌人占据的归义、建威二城,其实都是汉朝所建,用以管理烧当诸羌,只是现在被入侵的烧当羌人占据了而已。
本朝初期,当时烧当羌首领滇良击败先零羌,夺取大小榆谷,滇良卒后,其子滇吾,孙迷吾、号吾、曾孙迷唐相继与汉朝为患。
时显宗孝明皇帝永平元年秋,大汉朝廷派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击破滇吾,次年,滇吾来降,护羌校尉窦林上奏为大豪,承制封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
到肃宗孝章皇帝元和三年时,迷吾与弟号吾率部反汉,号吾先轻入陇西郡,被郡督烽椽李章活捉,解送至郡,号吾曰:“独杀吾,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不复犯塞。”于是陇西郡太守张纠权宜放归,羌即解散,各归故地,但并非说羌族就此不再复叛。
后至穆宗孝和皇帝永元五年,护羌校尉贯友以羌酋迷唐不经德怀,遂行施诸种的离间政策,趁羌族结合解体,即刻遣兵攻击迷唐于大小榆谷,“获酋虏八百余人,收麦数万斛,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渡河击迷唐,迷唐乃率部远依赐支河曲”。
随后到永元十三年时,迷唐再次犯汉,酒泉太守周鲔代理校尉,与金城太守侯霸合兵,彻底击败迷唐,其种人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至此,东汉彻底击溃烧当羌,使“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但是羌人降而复叛,已经彻底令得大汉群臣看出了其中的恐怖。
次年,永元十四年时,大汉俞麋相曹风向和帝上奏曰:“西戎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纪古,且以近事言之。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于为非,难以攻伐。南得钟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诏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亲属离叛,余胜兵得,不过数百,逃亡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
其意十分简单,就是要利用当时西海烧当诸羌被大汉压制的情况下,建城治理其众,以屯田之法,养兵制服。
和帝当即委任曹风为金城郡西部都尉,治所龙耆城,令其率将士出守,后来金城郡长史上官鸿奏准在开置归义,建威两城,屯田二十七部。
这便是归义、建威二城的由来,所谓归义,便为招来诸羌归义者之以,而建威,自然是建汉之威了。
如今,汉家故土,已为当初汉家为了压制的敌人所占据,姚吾之所以反驳不了黄忠,自然是因为他们得到归义、建威二城,本来就不仁义,又怎么能要求汉军对他们仁义吗?
“斩!”
眼见姚吾无话可说,黄忠也不在和这个没有被汉家文化,彻底洗化的羌人废话,下令将他们斩杀。
鲜血溅落,同时传来不少羌人的求饶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