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调外兵入京(2/3)
明白这位党人领袖,到底在想着什么。当然,也并不是说真的没人看出袁绍要干什么,只是有的人看出来却根本没说,比如何颙、许攸这些袁绍的心腹。至于陈琳所言,最关键便是现在的局势,如果何进这么大张旗鼓的招兵入京,那他视现在还在皇宫中疗养的皇帝于何物?某种程度上来说,何进这么做就真的和如初一辙了,需知皇帝未死,何进这般掉外兵入京,一旦稍有差错,消息泄露,岂不是将把柄授予他人,到时候真有功亏一篑的可能。
然而,旁人或许碍于袁绍在党人中的身份地位,不敢直言,但是陈留却不同,而他这话,也让出言的袁绍脸色一变,只是善于隐忍的他藏在心里,并未表露出来而已。
不过,袁绍不表露,但并不代表他会容忍别人破坏他的计划,只见,袁绍回道“非常之事,必以非常之法行之!大将军此时若将大好局势,拱手让人,日后伏泉掌权,吾等尚可留于朝中,为朝中干臣,而将军何处?敢问大将军,愿如此乎?”
大堂内顿时安静无比,袁绍这话如同逼宫,在场多数人虽然没觉得事情已经到了如此鱼死网破的地步,但是袁绍既然作为党人领袖,这般行事,必定有其原因,而且又因其身份地位,所以都没有出言劝阻。
何进也是被袁绍这么一激,当下可能也预感到了最坏的情况,或许也是明白伏泉入京的可怕,便不再迟疑道“便依本初之计。”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大将军英明!”
……
得到肯定回复,袁绍当即率先喊道,在他说完之后,在场其他党人见此,也纷纷出列附和,虽然他们不懂袁绍的意思,但出于信任,自然也是毫不犹豫的附和袁绍。
之后,众人便开始商量调兵人选,因为想到伏泉自从出仕以来,屡立战功,军中门生故吏很多,一旦其号令兵,再有皇太子刘崇的正统名义,到时必然从者如云,所以此番招兵入京必然有两点要求,一是值得信任,二是要其麾下兵马忠心而且要多。
因此,在讨论一番后,众人决定分两步进行,其一,先暗差信使,向如并州刺史丁原、豫州刺史黄琬、西河郡守董卓等人送入私信,以大将军之名,令其等携亲兵,快入精;其二,便是让何进亲信如吕布、张扬等人,各自回乡募兵,然后带兵回京助其谋事。
丁原、黄琬等封疆大吏,无不是党人重要人员,或者袁氏故吏,而吕布、张扬等将,都是何进看中并且一路提拔的将领,都是值得信任之人。而且他们所带来的兵马,都是雒阳的京师兵马,带入中央,肯定不会和南北二军一样,会受到皇帝和宦官的影响而倒戈,他们明显忠于自己的太守、使君、兵将,要多于中央朝廷,这也是何进和袁绍能够完成这次图谋的重要依仗。
一番筹谋,大将军府众人随即离开大堂,而后齐齐跟着袁绍身后,去往袁绍的宅邸,他们有需许多问题要问。
到了袁绍府邸,不少不明袁绍图谋者,纷纷出言问询袁绍为什么一定要将事情往最坏地步的原因。毕竟,就算伏泉真的掌权,刘崇顺势登基,他们支持的何进和刘辩失败,但也不会让他们损失什么,大不了安稳几年,再行图谋,难道朝廷还能不需要他们这些人去做官吗?
袁绍对此也并未掩饰,而是十分忌惮道“伏泉进京,谁人可制?其素来与党人有隙,其若掌权,吾等必为朝中小官,中枢无吾等置身之地,唯有先制人,方可延续解除党锢以来,党人于朝中之势也!”
这话,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立马也是让那些没想清楚的党人明白,的确,以伏泉素来不和党人深交的心情来看,倘若真的让刘崇顺利即位,伏泉因此掌握中枢,他们这些自从党锢以来,靠着和何进联合而逐步掌控朝堂的党人,明显会因此失势。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他们这些从一开始就没支持过刘崇,只支持的刘辩的党人,换做他们是刘崇,就是刘崇再小,也自然明白该怎么行事。很明显,他们这些没有在刘崇即位前支持他们的人,肯定会在之后被打入冷宫,甚至极有可能,新上任的小皇帝又听信其他宦官言论,再来一次党锢,这是他们完全不愿意看到的。
当下,众人全部高赞袁绍英明,同时又是一阵怒斥,喝骂阉宦当斩,伏氏、宋氏无道,不足执掌朝政,恭祝大将军清扫君侧,还大汉一个政治清明云云。
望着面前这些没有真正看明白自己图谋的人,袁绍心中冷笑,他们以为仅仅是让清扫完宦官,就是他的目的了吗?
很明显,不可能,他袁绍的目的,绝不仅仅于此。
“党锢”害的他岳父家族败亡,害的他大好年华,只能在家中以尽孝避难,如果仅仅是扫灭阉宦,那怎么能够消除他的心头之恨?
毕竟,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刘汉的皇帝,冤有头债有主,宦官只是他的利息,而刘汉的天下,才是他要讨回的血债。
否则,他袁绍又何必隐忍这么久,囤积了这么多势力,只需要待风头过了,靠着汝南袁氏如今天下第一门阀的实力,就算他是党人,难道朝廷真的会不给他官做?
袁绍这么隐忍,还不是要为了那党人领袖,天下楷模的身份名头,而要这身份名头的用处,自然是为了在合适的机会下,成为他崛起的利器。毕竟,一旦天下出现危局,他这个名头不管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