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撒钱(1/2)
说完了工作,再说说洪衍武的生意。
要是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那是火爆的一塌糊涂啊。
因为从“国庆”开始,后面紧跟着就是元旦和春节,从年底到年初的这四个月,无疑都是烟酒需求的旺季。
实际上洪衍武现在这几个月里完全成烟酒批发专业户了。除了卖一台能弄个近千元的彩色电视机以外,其他的东西什么也不卖了,忙不过来。
虽然如今市面上的外汇券比价已经到了一块一人民币换一块外汇券了,烟酒类的折扣也变得低多了,顶多打个九折。可同样的,他外汇券的来源翻了一倍,另外市场是供不应求啊。
他现在茅台最低五十往外出。五粮液、中华、友谊都是最低三十五。
哪怕高档酒类里的下品,比如相对便宜的黄鹤楼和西凤,他以三块外汇券吃进,也要用最少十五块卖出去,一样是暴利。
总的来说,从十一月开始,他就进入了疯狂敛财的黄金期。
基本每个月利润都能保持在十三四万左右。同时因为大刀阔斧的吃货,也积攒下了大批的好烟好酒。
在宋家那个三居室里,光是茅台和五粮液,就堆满了一个屋子。而高档香烟和其他差一点的酒类都扔在另一间房子里,也是几乎快进不去人了。马上就得把客厅和过道也用上。
还是那句话,这些东西搁着就是钱,特别是酒类。哪怕过了年就卖不动了,洪衍武也无所谓。
这样到年关前的时候一盘总账,从糖心儿出事儿到1980年的五月份之前,尽管荒废了半年,可后面的日子真没少挣。
别看才干了九个月,可洪衍武手里的现金已经有了三十六万多的外汇券和近五十五万的人民币了。
即使不考虑到今年他一直还在持续不断地买买买,同时聚敛着各类值钱的玩意。单再算上三居室里的那些烟酒。总利润就已经接近百万了。
这还是他只敢把钞票往老宅的地窖里藏放的结果呢。否则银行的利息恐怕还得再多出几万来。
当今的人们常说,钱多了就会变成一种无意义的数字。人也会因沉沦于财富之中,变成一个只懂得追逐数字的傻子。
单看洪衍武贪财和敛财的劲头,无疑很有可能会变成如此。
因为他明明这辈子注定是穷不了,却总是忍不住把外面见到的钱和好东西都拼命往自家摡搂。这简直成了一种类似于狗护食的本能了。
像有段相声里说过,“出门儿一趟不捡东西就算丢。”拿他来说,那就是“出门一趟要不挣个万八千的,那就算这天赔了。”
不过,幸好有句话叫“能挣会花”,反过来说,这小子真不是守财奴。
经历过一世冷暖,他至少已经懂得了钱是为人服务的,也感觉到了钱花在自己在乎的人身上,远比自己独自享受要快乐得多。
所以除了收藏以外,他的钱并不在手里死攥着,对身边的人可真是不薄。
首先来说,翻过新年来,他没忘了蹲苦窑的朋友,给每个“落难”的人都送去了“温暖”。
像“淘气儿”、“顺子”四个原先的“干部”,他除了派人去劳教农场送了吃穿用品,账上存了五十块以外,每人家里还各送了五百。
至于其余的十几个人,都是账上五十,家里二百。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劳教农场的注意,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下来,当然就是真给他卖力气干活的兄弟们了。
这拨人总数大致上百号,如今的状况是电影院四十来人,旅馆找买主的四十来人,还有二十个是“小百子”、“大勇”负责的“运输队”。
考虑到收入有差距,工作强度又不一样。洪衍武在发“年终奖”上便没有搞一刀切。
对挣得少又辛苦的影院这边,特意有所偏袒,每个人是六百块。其次是运输队的,因为也得风吹日晒,还得搬货运货,每个人就给了五百。最后才是泡旅馆的,因为挺舒坦,每天抽烟喝茶就把钱挣了,每个人就给了四百。
当然,最后也没忘了那几个挑头带队的。连“小媳妇儿”两口子在内的八个人,无论负责什么的都是走统一级别,每人分红四千块。
这样归了包堆,洪衍武总共砸出去近十万块,慰劳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兄弟们。
不用说,这可真出乎所有的人意料之外啊。
那些被圈着的人最为吃惊,自己在里面这么久了,“补偿款”也拿了,按理说已经两清了。可外面不但想着自己还能帮衬着家里,哪儿找这么仁义的“把子”去?
而其他的人呢,他们同样也没想到,今年的收入居然比去年只多不少啊。特别是影院门口那些人,谁都清楚行市什么样,他们每月给上头交不了多少钱。
结果年底这个“大红包”,都快赶上他们半年收入了,那还不把他们给砸晕了啊?
这么仗义的领头人,怎么就让他们遇上了呢?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高兴!服气!说是欣喜若狂,感恩戴德都不过分!
恐怕唯一因此难过遗憾的就是那些因“大抄”的恐惧,擅自脱离团队的人了。
那些人里,压根就没一个过的如意的,要么苦熬着吃老本,要么重操旧业苦苦挣扎,还有些不走运的也“进去”了。绝对是天上底下啊。
他们从“老朋友”口中一直也都没忘了打听洪衍武这边的情况,年底这一出戏。简直让他们的羞惭懊恼到达了极致,肠子都悔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