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断其筋骨(3/11)
诚之臣。《老子》第十九章【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译文】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
不过这三项措施作为治标之举还不足以治本所以应把它们作为从属的措施并继之以更为基本的总体原则: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
《老子》第二十章【原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译文】抛弃显学成见等路况知识可以无忧在途。
那些去应诺附从的与那些去呵斥抗拮的能有多大差别,那些在欣赏喜慰的与那些在嫌恶厌弃的又相差多少,他人所畏避的难道就非畏避不可吗,这种盲从风气久远以来到处蔓延什么时候都没完没了~人们真是喧闹喜乐、风光满面就像享用着盛宴的美食就像春日里奔赴高台。
唯独我淡淡漠漠的找不出任何随潮同流的迹象就像婴儿还不懂得言笑作态娴静而慵懒因不附从于任何潮流而显得无所归属。
人们似乎都有充足的装备而我却显得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呵混混沌沌的。
人们似乎精明而睿智而我却显得糊里糊涂。人们勤紧而利索而我却在无可无不可地闲散游荡。
摇曳灵活呵就像大海一样飘忽散漫呵无拘无束。人们似乎都有足堪仗恃的本领而我却总是不轻易出离混沌无名就像不堪成器的鄙朴一样。
我将继续我的特立独行我崇尚求得于道。《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译文】甚高德位的行为形貌是对道的效仿。
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表现为恍恍惚惚的不确定性。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有了相对确定的形态停驻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实体的呈现。
在具象的实体世界窈窈冥冥之中可以捕捉到某种情态表现。这情态表现非常本真它蕴含着源之于道的德的信息。
从古到今这一系列表现从未改变阅遍了众多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兴衰变迁。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基本状况的呢,就是通过观其情察其德而得知的。
《老子》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
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
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就可以任运自然。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谁行使了这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也不能长久地维持它的狂暴何况于人呢,所以注重于修道的人以道为法式就可以趋同于道以德为趋求就可以得到德失道失德就会导致失道失德的恶果。
同于道的人可以得到道的容纳趋求于德的人可以得到德的畜养失道失德则终将以失败告终。
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博得人们的确信人们是不会真正相信的。《老子》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踮着脚尖立不稳张着双腿难成行。执求成名的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少有事功自我矜持的难以长久。
这些做法比之于道的理想范式实在是一种撑胀而拖沓的行为。一般存在也有不这样的所以奉行完善的在途规范的人绝不这样。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