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称呼(1/1)
次日。
一切和往常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学堂的蒙童在看见他更亲昵了一些。
白鹿村的乡人看到他也会热烈的打着招呼。
“额就看着贵娃子啊,是个能读书的料子,以前和额们家的二蛋放羊,贵娃子是放的最好的,羊是吃的最壮的……”
“这娃子年纪虽小,但前途不可限量啊。”
“说不定额们白鹿村能再出一个秀才公,就算不出秀才公,也能到镇上当个体面的账房,也是给咱们村增光呢!”
“害,额娃子比贵娃子早入学两年,怎么没和贵娃子学个一点半点的,他回家看一会书就头晕脑胀的,说要出去玩耍,静不下心……”
白贵对着夸赞的村民也是纷纷回礼,不敢有丝毫倨傲。
要是有他不敬亲长的风言风语传出,那么他的名声也就烂大街了,别说徐先生会认真教他,恐怕也会将他扫地出门。
一个人在乡里的风评,至关重要。
前朝康熙年间,据传就有一人在乡试时,本来能得五经魁,但等到即将放榜的时候,主考官知道其乡评不良,即使他再欣赏其才学,也只能打落考卷,从此名落孙山。
……
午学前,从各家回去吃饭的蒙童陆续来到了学堂。
鹿氏兄弟脸色有些铁青。
闻弦琴而知雅意。
白贵心知,应该是白友德今日早上去向鹿子霖请辞了。
鹿子霖能这么大方想要资助他上学,应该也有鹿氏兄弟的说情,不然一般人可没有毅力下这个决心的。
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这年头可不是什么小事。
就单以束脩来算,徐秀才三个月收一次束脩,一次是五升粮食,和附近的私塾价格保持一致。这么算来一年就需要两斗粮食。
而清末的亩产,没有良种,没有化肥,一亩地亩产在四斗左右。
可这只是收成。
还要交五成以上的田赋!
康熙为了巩固统治,在康熙五十一年宣布实行新的赋税制度,宣布实行新的赋税制度,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的人丁数为准,固定税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叫做“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在雍正元年,雍正又实行了“摊丁入亩”。将康熙朝的丁银335万余两,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地丁合一,丁随地派。
后世皇帝日用渐多,又不敢违背祖宗之法,所以就在税上动手脚,田赋不加,但各种徭役杂税却可以加。
光绪朝以来的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根据马关条约,需赔付二万万两白银。还有辛丑条约,需赔付列强4.5亿两白银。清廷的一年国库收入大概是一亿两白银。
而辛丑条约的四点五亿两赔款,在条约内更是宣称惩罚每个清国人都要赔一两。这些钱各地甲长向每户百姓收取,因在庚子年,所以又被称为庚款。另外自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来,百姓缴纳税赋,都是用的银子。
这一来二去,即使有几亩薄田,也只能勉强够得上吃喝,供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压根不是普通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而白友德请辞,就是无形中驳了鹿氏兄弟的情面,所以他们才会怒气冲冲。
只是颇让白贵感到意外的是,鹿氏兄弟直到现在还保持着气度,没有对他恶语相向,也没有怒气冲冲。单说这份心性,已经远超同龄人一大截了,至少白贵扪心自问,他在这个年纪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他心里叹息一声。
虽然不打算接受鹿子霖的资助,可他无形之间也承了鹿家这份情。
这是恩,得认!
“兆鹏,兆海……”
白贵吸了口气,鼓足勇气。造成和鹿氏兄弟的僵局,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退一万步说,旁人要是看到他和鹿氏兄弟不冷不热的,恐怕也心里会腹诽他这个人的品性,值不值得交往。
毁掉一个人,往往几句闲言碎语就够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