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武家二卿痛击邪恶风(4/6)
他们瞎搞会有风险。 “其实所有这些为了赚钱或者其它目的搞事的情况,大家都是心知志肚明,都离不开花花轿子众人抬,这次我给你抬,下次你给我抬,有钱一起赚,骗人一起来,明白了吧?” 武之和道:“明白了!不是不能盖,而是不想改;不但不想改,还有扩大规模,这赚钱的方法,真实层出不穷啊,佩服!” 也不知道他是真佩服,还是假佩服,反正兄弟二人在这个问题上,闭口无言了。 过了一会儿,大概又想到其它问题,武之和又开始说话,换了一个主题。 “吾闻贵处向有争讼之说,那个和我们这里不同。 “我们这里是谦让,就是把好处给别人,唯恐别人不接受,故此出现争论。 “可是,贵境的争讼,是想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故此争论不休,打上公堂。 “小子读古人书,虽于‘讼’字之义略知梗概,但敝地从无此事,不知究竟从何而起。 “细访贵乡兴讼之由,始知其端不一:或因口角不睦,不能容忍;或因财产较量,以致相争。 “偶因一时尚气,鸣之于官。讼端既起,彼此控告无休。 “争讼其初,莫不苦思恶想,掉弄笔头。 “不独妄造虚言,并以毫无影响之事,硬行牵入,惟期耸听,不管丧尽天良。 “自讼之后,即使百般浪费,并不爱惜钱财;终日屈膝公堂,亦不顾及颜面。 “幸面官司了结,花却无穷浪费,焦头拦额,已属不堪。 “设或命运坎坷,从中别生枝节,拖延日久,虽要将就了事,欲罢不能。 “许多人家道由此而衰,事业因此而废,此皆不能容忍,以致身不由己,即使醒悟,亦复何及。“尤可怪的,又有一等唆讼之人,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 “或诬控良善,或妄扳无雇。 “他们引人上路,却于暗中分肥。 “设有败露,他即远走高飞。 “小民无知,往往为其所愚,莫不被害。 “此固唆讼之人造孽无穷,亦由本人贪心自取。 “据小子看,争讼一事,任你百般强横,万种机巧,久而久之,究竟不利于己。 “所以《易经》说:‘讼则终凶。’ “世人若明此义,共臻美俗,又何争讼之有! “再闻贵处世俗,每每屠宰耕牛,小子以为必是祭祀之用。 “及细为探听,却是市井小人,为获利起见,因而饕餮口馋之辈,竞相购买,以为口食。 “全不想人非五谷不生,五谷非耕牛不长。 “牛为世人养命之源,不思所以酬报,反去把他饱餐,岂非恩将仇报? “虽说此牛并非因我而杀,我一人所食无几。 “要知小民屠宰,希图获利。 “那良善君子,倘尽绝口不食,购买无人,听其腐烂,他又安肯再为屠宰? “可见宰牛的固然有罪,而吃牛肉之人其罪更不可逃。 “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 “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况世间之牛,又焉知不是若辈后身? “据小子愚见,‘《春秋》责备贤者’,其罪似应全归买肉之人。 “倘仁人君子终身以此为戒,胜如吃斋百倍,冥冥中岂无善报! “又闻贵处宴客,往往珍羞罗列,穷极奢华。 “桌椅既设,宾主就位之初,除果晶冷菜十余种外,酒过一二巡,则上小盘小碗。 “其名南唤‘小吃’,北呼‘热炒,少者或四或八,多者十余种至二十余种不等。 “其间或上点心一二道;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或八九种至十余种不等。“主人虽如此盛设,其实小吃未完而客已饱,此后所上的,不过虚设,如同供献而已。 “更可怪者,其肴不辨味之好丑,惟以价贵的为尊。 “因燕窝价贵,一肴可抵十肴之费,故宴会必出此物为首。 “既不恶其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 “及至食毕,客人只算吃了一碗粉条子,又算喝了半碗鸡汤。 “而主人只觉客人满嘴吃的都是‘元丝课’,岂不可笑? “什么?那位小公子,你问什么是元丝课?这个我还真知道。 “其实这就是一种银锭,具有官方规定的标准规格。 “那么是谁那个官方呢? “名字上有,就是元朝的,一直流传下来。 “那么课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税,由此可知,这种银子是用来缴纳税赋的。 “其中的丝,就是蚕丝,因为当时元朝实际上是以蚕丝为对象征纳税赋的。 “这种银锭是替代物,所以名之为“元丝课”。 “这种元丝课是很贵重的,所以我说只看贵重因而吃它,而不管是否好吃,就如同吃那种银锭。 “那些人如果满嘴都是银锭,还在那里喊好吃好吃,该有多么可笑! “书归正传,我接着说。 “至主人待客,偶以盛馔一二品,略为多费,亦所不免,然惟美味则可。 人嚼蜡,这等浪费,未免令人不解。 “敝地此物甚多,其价甚贱,贫者以此代粮,不知可以为菜。 “向来市中交易,每谷一升,可换燕窝一担。 “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惟贫家每多屯积,以备荒年。 “不意贵处尊为众肴之首。 “可见口之于味,竟有不同嗜者。 “盂子云:‘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 “鱼则取其味鲜,熊掌取其肥美。 “今贵处以燕窝为美,不知何所取义,若取其味谈,何如嚼蜡? “如取其滋补,状态提示: 第1534章 武家二卿痛击邪恶风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